电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,也是重要的表面工程技术。是将被镀器件置于电镀液中作为阴极,以所要镀的金属、合金(或不溶金属)作阳极,在电场作用下阳极可溶金属溶解,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电化学还原而沉积、结晶在镀件表面形成特种功能的薄镀层。自1840年埃尔金顿(Elkington)获得氰化镀银专利并工业应用后,逐步开发了镀铜、镀、锌、、金属技术,电镀已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部门。
镀层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类:防护性镀层,用于增强器件基体材料的抗腐蚀性;防护-装饰性镀层,除防护性能外还具有光亮或美丽的外观;功能性镀层,满足特殊的功能需求,如耐磨镀层、导电镀层、强磁性镀层、抗高温氧化镀层等。电镀液的成分及性质是影响镀层质量的主要因素,除含需镀金属的离子外,有时还需加入提高镀液导电性的电解质及稳定剂、缓冲剂、阳极助溶剂、pH调整剂以及改善镀层性能的其他添加剂(结晶细化剂、光亮剂等)。
镀银专利的公布,揭开了贵金属电镀材料应用的篇章。与电镀贱金属相比,贵金属及其合金镀层具有优良的物理、化学及力学性能。贵金属电镀中应用最多的是金和银,其次是铑、钯、铂。电镀钌、铱和锇在工艺上尚存在较大困难,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。20世纪中叶以前,贵金属电镀主要应用于防护和装饰方面。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,功能性镀层在汽车、船舶、航空航天和电子技术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。黄伯云院士编著的《中国材料工程大典》第五卷《有色金属材料工程》(下)对贵金属电镀作了详细的归纳介绍,本节引用相关重要内容。读者欲了解详情请参阅该著作。